爱体育- 爱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没有结束的细菌战》背后的故事:撕开“731”的又一个真相
2025-09-19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
9月18日,电影《731》全国公映,这是一部揭露侵华日军在中国哈尔滨开展细菌战研究、进行活人人体实验的影片。哈尔滨平房是731部队开发和生产细菌武器的地方,这些细菌武器最终被投入战场使用,秘密投放至中国的城市乡村——浙江金华、衢州、宁波……都是被细菌武器攻击过的地方。
在今年出版的《没有结束的细菌战》一书中,作者南香红用客观而悲悯的笔触,将遭受日本细菌战侵害的中国普通老百姓几十年未曾疗愈的伤口呈现在世人面前。
完成一项自己的任务在北京的一家书店,南香红与我们进行了一场对谈。她身形消瘦,但精神很好,说话不急不缓,温柔又有力量。这位非虚构作家曾是一名资深记者。
“22年前报社交给我的报道任务早已执行完,如今的写作是在执行我自己的任务。”南香红在《没有结束的细菌战》中写道,“这是责任,也是使命,是一个记者无法推却、无法躲避的职业操守。”这本书共22章、60多万字,豆瓣评分9.6。社交媒体上,有许多人留下了评价:
“南香红笔下的细菌战秘辛,读到窒息却无法放下。”“阅读过程中会愤怒发抖!当真相被撕开一角,你再也无法假装看不见。”……
众多读者的分享与推荐,使该书首印的1万册2个月内即售完。“很多年轻读者在自发宣传,这本书比预想中更火爆。”《没有结束的细菌战》的编辑唐明星告诉我们。
南香红接近细菌战历史,始于2002年的一次偶然。彼时,仍是《南方周末》记者的她,接到一项任务——采访王选。王选,一位祖籍义乌市崇山村的社会活动家,带着老家的细菌战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在日本打官司,要求日本政府承认二战期间的细菌战罪行。
那时,南香红还无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分量,直到她的脚步踏进了崇山村——这个曾因鼠疫死亡人数过半的村庄,几十年后仍能在田埂上找到带菌的老鼠。
她还来到了村子里的细菌战纪念馆,这是村民们用5角、1元凑起来,在一个祠堂里修建的,石碑上刻着400多名死难者的姓名。
采访、记录、写作,南香红产生了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她总感觉手上沾满了鼠疫菌,书桌上、键盘上、身上,到处都是。这样的“幻觉”在她2005年写下第一本书《王选的八年抗战》时达到顶峰。
这种生理不适源于战争的残酷:日军731部队和1644部队用活人做实验,并在浙江、湖南等地投放带有鼠疫、炭疽等细菌的武器,战后又通过各种手段掩盖罪行,导致数百万受害者的苦难成了历史黑洞。
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终审判决“承认细菌战事实,但驳回赔偿请求”。王选告诉南香红:“诉讼败诉了,但历史事实被确定了下来,这个意义更重大。”
就是从那天起,南香红决定写一本书,不仅记录诉讼,更要记录那些“烂脚老人”和被污染的土地——那些诉讼无法覆盖的、活着的历史。
经过多年的深入采访,南香红很清楚生化武器的杀伤力——细菌武器来去无踪,无形中的传播,无休止的蔓延,“甚至使用细菌武器的人都无法预知其会扩散到什么范围,造成多少死亡。”在衢州江山,南香红第一次见到村民毛水达时,这位70多岁的老人坐在门槛上,裤脚卷起,露出碗口大的溃烂伤口。毛水达一生没娶妻,周围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烂拷侽”。在当地方言里,这是“烂脚人”的意思。南香红摸出相机,老人却突然把脚缩回去:“别拍,丑。”
衢州的吴世根,父亲被日寇刺杀,弟弟和妹妹感染鼠疫夭折,母亲带着他改嫁,“他每年都要在年夜饭时讲述这段无处安放的苦难与悲伤,把团圆饭吃成‘哭丧宴’。”金华潭头乡山脚下村的陈有升,1943年被细菌感染时只有1岁,从身上出现红点,到耳朵、嘴唇发生溃烂,牙床几乎都要烂掉了。
最让她震撼的是环境污染遗留毒,即便已过去80多年,那些被攻击污染的地区还可以检测到病菌,仍然存在着威胁人类生存的安全隐患。
衢州、金华等地自1940年被投下鼠疫菌后,成为长期疫区,防疫部门每年都要监测老鼠的带菌率,这项工作持续至今。
2015年,王选携手上海王正国创伤医学发展基金会发起了“细菌战烂脚病人救助”公益项目,为衢州、丽水、金华等地的疑似炭疽感染患者提供免费医疗救助。最终,项目募集到了200万元。
王选带着南香红与医生跑遍浙江各地,把姜春根、毛水达等受害老人接进医院。第一次换药时,姜春根的伤口散发出恶臭,年轻护士忍不住跑出去吐。看着医生用镊子夹出腐肉,老人突然抓住医生的手说:“谢谢你们,我终于能穿干净袜子了。”
那一刻,南香红理解了王选的坚持:“历史的伤痕或许无法愈合,但人的痛苦可以被抚慰。”
《没有结束的细菌战》的主角之一是王选。这位中国细菌战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是一位风风火火的女性。她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总是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口齿清晰又一针见血的形象。
南香红见过王选的另一面。有时候,王选像一只警觉的猫。这种警觉源于她数十年的“孤独抗争”。她放弃在上海外企的工作,带着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在日本打官司,被跟踪、被驱离是常事。
但有时,精力好到能把所有人拖垮的王选,也会被疲劳击倒。2009年,南香红在日本采访王选和受害者。在十几天密集赶路、申诉、会议后,王选倒在了房间里,脸冲下,直直地趴在地上。“我眼睁睁看着她累到倒在地上,怎么挣扎也爬不起来。”南香红说。
还有的时候,不允许自己停下来的王选,会在樱花树下为好友落泪。还是在2009年,王选在日本探望86岁的土屋公献。他是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日本辩护律师团团长,诉讼战线上的战友。那是土屋公献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坐在躺椅上,脸色苍白。土屋公献与来自中国的朋友们回忆这十年诉讼之路,唱起了歌。回到宾馆,屋后就是一片樱花园。10年里,为了诉讼总是马不停蹄的王选,从未有时间看过樱花,这是她第一次赏樱,在满天的落樱下,她忍不住哭了。
“那一天,王选的表情、情绪,被同行的朋友记录在摄影机里。”南香红说,当她把这天的故事写进书里时,电脑前的她也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这样的情况,在整个诉讼期间,真是太多太多了。”
常德的张礼忠是细菌战受害者家属。他曾对南香红说:“我们以书换书。我送你我的《张氏家史》,你的书出来了,也送我一本。”他没能等到。吴世根、杨大方……很多她采访过的老人相继离世。“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他们走了,历史就少了一个声音。”
但随着书的热销,南香红也看到了积极的变化。“以前我总觉得可能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关注这件事,但这次我看到关注的年轻人挺多,而且能客观地去看待和认识这段历史。”
如今,细菌战受害者原告大多已经离世,但他们的后代接过了接力棒。衢州吴世根的儿子吴建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继续揭露细菌战真相。“吴建平他们去山区把受害老人一个一个找出来,带他们去医院治疗。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就是在修复这段历史。”南香红说,应该让更多的社会力量、资源加入到对这段历史的记录、研究中。
她说,这本书之所以叫《没有结束的细菌战》,是因为历史从未真正过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在几代人的记忆与身体内。
近20年里,王选与浙江各高校学生走访金华、衢州、丽水,以及富阳、诸暨等浙赣会战战场所在地区,完成了涉及2000多人、数百万字的口述史记录。今年,基于此整理的4000多页、共12卷的浙江“烂脚病”调查口述史即将出版。历史,仍在被讲述、被记录、被看见。
南香红告诉我们:“只要还有新资料出来,只要还有受害老人活着,只要历史还没有真正结束,我就还会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