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体育- 爱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2025-10-14
2025-10-14爱体育,爱体育官方网站,爱体育APP下载
“这老房子清干净以后还挺好看的,搭配着旁边的柿子树,就像一幅画!”站在蓬江区棠下镇周郡村东风村小组刚清理完的闲置青砖屋前,村民陈艳勤笑着竖起了大拇指,这座曾堆满垃圾杂物的老屋,如今终于显露出清爽的面貌。
在周郡村,这样的惊喜变化可不少。60余年前,周恩来总理到周郡视察,被当地群众的奋斗热情打动,留下“冲天干劲周郡社,英雄人物数今朝”的题词。如今,这份跨越时空的“冲天干劲”再度沸腾。9月30日起,约350名村民、党员干部、志愿者联手,从清理闲置房屋、整治卫生黑点入手,开展“两清一灭”爱国卫生大行动。
短时间内,周郡村约500个卫生黑点被逐个攻克,133间闲置房屋完成清理工作,23间破旧猪舍被拆除,整治违法养殖禽畜问题20户,为这座兼具红色底蕴与城中村特质的村落,“拆”出了宜居新环境、“腾”出了发展新空间。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邓少军刘淑君
周郡村占地2.7平方公里,20个村民小组星罗棋布,新式楼房与老旧院落交错分布,是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城市发展让村民腰包渐鼓,但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却并未同步更新。不少村民仍保留着囤积柴火、堆放旧物的习惯,废弃家具、破旧陶罐等随意堆在房前屋后,村内卫生黑点中,近六成源于杂物囤积。每到夏秋季节,杂物堆积处蚊虫孳生,成了村民们的烦心事。
此前,市、区、镇三级下沉到周郡村的1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曾尝试推进整治工作,但因“人地两生”,整治工作一度陷入困境。改变始于9月30日的一场深夜会议。区、镇驻村领导与村“两委”成员召集20个村民小组长围坐一堂,聊家常、算实账。“大伙一起把家园收拾得亮堂!”……朴实的话语戳中了人心,各村小组长的劲头被彻底点燃。
散会后,村民小组长们连夜走家串户动员村民,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吹响攻坚集结号。次日清晨,近100名村民在周郡村委会门口集中,组建村民义工队支援防疫工作。不到3天,这支“本土作战”的队伍就扩充到300余人,成为整治攻坚的“主力军”。为高效推进相关工作,村里绘制了消杀、孳生地清理、网格入户三张“作战图”,并建立“村长微信群”,每日量化工作,压实责任;发动社会力量,协调引入10台钩机、6辆大型运输车及多辆拖拉机、打草机、电锯等“硬设备”,并从义工中选拔骨干,组建30人村民消杀队,专啃“硬骨头”。此外,村里还从细节入手加大防疫力度,例如在周郡市场门口设下“暖心岗”,安排村民值守,为前来买菜的群众提供蚊怕水等。
在蓝田村小组的村尾,一片曾被用作柴火囤积地的小竹林,如今正迎来新生。过去,这里枯枝败叶堆积,是出了名的“蚊虫窝”。记者近日前去走访,只见村民义工队的队员们正忙着清理,他们有的手持电锯切割老竹,有的用铁刀斩断杂枝。村民谢建业介绍,村里为清理工作做好了计划,例如安排消杀队提前完成喷药工作,未来还计划在竹林位置建设环村路,方便村民出行。
在存心村小组的河涌边,钩机正忙着清理100米长的杂草带,77岁的村民陆美霞守在施工现场,提醒工人“留条浅沟渠”等注意事项。她说,村民原先知道要清理河涌周边时还有些犹豫,但听村干部说将在那里建公园、修长椅、种景观树,大伙便主动腾了地。“河涌周边环境变好了,以后老人能散步、小孩能玩耍,比用来种果蔬导致脏乱差等问题要好多了!”陆美霞笑着说,现在周边村民都盼着公园早日建成。
随着村内环境改善,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改变。如今,村民肖威立每天起床后都会检查家里的花盆,防止积水孳生蚊虫。他还常拿着扫帚挨家敲门,邀请邻居一起清理门前杂物。截至目前,周郡村已重点清理卫生黑点约500个,清运各类垃圾、废弃物约800吨,同时清理133间闲置房屋、拆除23间破旧猪舍、整治违法养殖禽畜问题20户、清理冷巷164条,完成率达95%,累计腾出约3500平方米可利用空间,“囤积不如整洁”的观念也渐渐扎根于村民心中。
“环境要整治,但不能让村民吃亏;思想要转变,得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周郡村疫情攻坚指挥部在整治之初就定下的原则。村里的养蜂户肖作裕,起初坚决反对迁移自家的蜜蜂,周郡村党委书记肖嘉祺连续一周上门沟通,并求助棠下镇政府,最终提出“整合村内闲置地块,新建标准化养蜂园,统一打造‘周郡蜂蜜’品牌”的解决方案。了解情况后的肖作裕不仅积极配合迁移,还主动当起了“宣传员”。
周郡村的温情施策,也让越来越多村民从“舍不得扔”转向“主动参与”:65岁的村民黄长维是村民消杀队的一员,他每天背着沉重的消杀壶开展消杀工作,为村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蓝田村小组的村民梁彩玲为了防蚊虫,特意将水培的发财树等,移植到庭院里进行土培,还自发挨家挨户上门提醒邻居减少聚集防蚊叮咬。
如今走进周郡村,整洁的巷道延伸至家家户户,清理后的空地规划清晰,有的要建口袋公园,有的计划改造成文旅景点,养蜂园项目也在加速推进。周恩来总理笔下的“冲天干劲”,正在周郡村转化为“拆出宜居环境、腾出发展空间、搭起产业路子”的生动实践,一幅红色老村的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